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

衛斯理兄弟小傳

十八世紀的英國,是最沒有希望的國家;早期的"工業革命”帶來社會轉化的產痛,貧富不均,道德敗壞,教會腐敗,像法國那樣的暴亂,似已成熟。神及時興起了衛斯理兄弟領導的循道運動,把英國挽救過來。

有個旅人,經過一座許久熟識的酒館,發現已經停業了。他問是怎麼回事。主人脫下帽子,指著牆上的一幅畫像,恭敬的說:"有一個人,是從神那裏差來的,名叫約翰。”他引用約翰福音第一章6節介紹施洗約翰的話,見證神藉著約翰衛斯理改變了他的生命。這樣的見證有許多。

約翰(John Wesley, 1703-1791)和查理 (Charles Wesley, 1707-1788)的父親撒母耳衛斯理(Samuel Wesley), 是英國聖公會的牧師,母親蘇散拿(Susanna Wesley),有十個兒女。他們都自幼受母親的熏陶,敬虔愛主。

1720年,約翰衛斯理進了牛津大學(Oxford University),1727年,獲碩士學位,受選為院士,任講師,並被按立為聖公會執事。

1726年,查理衛斯理入學牛津。1729年,他組織了幾名同學,經常在一起讀經禱告,並互相勉勵,照聖經規範生活。戲笑他們的人,稱之為"聖社”(The Holy Club),或稱"循道派”(Methodists),還有"經蛀蟲”等名,他們都歡喜接受。約翰年長,成為當然的領袖,被稱"聖社神父”或"牧者”。他們的會員,還注意探訪醫院,監獄傳福音,並孤兒的工作。
1735年,撒母耳衛斯理牧師逝世。約翰邀同查理,要往美洲作宣教士,但因父親新喪,難以決定成行。他們的母親蘇散拿說:"如果我有二十個孩子,我也願意他們作宣教士,即使不再見他們的面也無妨。”但她很快就再見到他們回來了。

在航行途中,船遇見大風浪,甚為危險。英國乘客們,懼怕死亡,不知所措;卻見同船有一組德國莫拉維(Moravians)弟兄們,甘心服侍別人,作低賤的工作,在風浪中安然唱詩,全然不懼怕死亡,給他們很深的印象。

1736 年的喬治亞州(Georgia),是新闢的地方,一切沒有秩序;查理與當地官員不和,半年後即返回英國。約翰繼續留在薩凡那(Savannah)的小教會 事奉。那裏有一名婦女,與他有感情的糾纏,遭受牧師責備並禁止聖餐;她的家族不服,控告衛斯理牧師,有被監禁的可能。他不得已,在1737年底,潛離返 英。

1738年二月一日, 約翰衛斯理離開祖國二年四個月後,再踏上英國的土地。他說:"我到美洲去,是為了改變印地安人歸向神;噢,但誰來改變我呢?誰能拯救我脫離這不信的惡 心?”他想,如果自己沒有得救的把握,不能夠勝過死亡的恐懼,豈不是為了一個夢,而愚蠢的付上那重大的代價?

衛斯理兄弟有一段時間,同莫拉維弟兄會一起聚會。約翰一有機會,就出去講道;但不能解決得救確據的問題。他同莫拉維的弟兄保勒爾(Peter Bohler)討論過聖經與經驗的問題,一直縈迴在他心裏。五月十九日,五旬節前的星期五,查理經歷了內心完全的平安,疾病也痊愈了。

1738年五月二十四日,星期三晚上,約翰勉強去參加在倫敦愛德門街(Aldersgate Street)的一個聚會。他的日記寫著這著名的經歷:

會中有人宣讀馬丁路德所寫的"羅馬書信序文”。約在八時四十五分,當他描述神藉著人對基督的信,在人裏面所施行的改變,我覺得心中奇異的溫暖。我覺得自己確已信靠基督,惟靠基督得著了救恩;並且祂給我保證除去我的罪,救我脫離了罪和死的律。

同年六月底,約翰衛斯理去到德國,見到莫拉維弟兄會的領袖岑森道夫伯爵(Count Nicholaus Ludwig von Zinzendorf, 1700-1760)。他在他們中間約一個月,然後回到倫敦。有一段時間,他仍然與莫拉維弟兄會交往,但發現他們過於高舉岑森道夫,並傾向敬虔派,而且有神秘的色彩。 到了1740年,宣佈不能進一步合作。

1739 年, 威特腓開始露天佈道。 三月二十九日,威特腓同約翰衛斯理談起這新的佈道方式。約翰起初持保留的態度,因為習慣於禮儀和規範,認為救人的靈魂,必須在教堂舉行。但威特腓提醒他, 主耶穌自己是在野外講道的,要從大路上和籬笆外請人來聽福音。約翰自己也接受了這種佈道方式:一則聖公會的教堂,常拒絕給他們使用;再則聚會的人數太多, 由一千人增加到五千人,不久就有上萬的人聚集,沒有足夠的地方可以容納。此後衛斯理一生騎馬乘船旅行了約二十五萬哩,講道四萬多次,大部分是在戶外舉行。 衛斯理從四堵牆中間解放出來,形成了"世界是我工場”的事奉觀念。

神的能力與約翰衛斯理同在,聖靈在聚會中彰顯,有人哭喊倒地,也有神蹟奇事隨著,鬼被趕出去,疾病得治癒。衛斯理勉勵會眾安靜,守秩序,嚴格禁止造成混亂,注重紀律,要人認罪,對付罪。

1739年,威特腓到美國旅行講道。1741年,威特腓與約翰衛斯理辯論加爾文派信仰和阿民念信仰問題,二人的意見不同,決定該分開。不過,以後彼此尊敬;威特腓常記念約翰在信仰上的引導。 1770年,威特腓在第七次到美洲殖民地佈道時去世。有人問約翰衛斯理,將來在天堂的時候,會不會見到威特腓。衛斯理回答說:"當然不能!因為他遠在我的前頭,比我更接近寶座。”十一月十日,約翰衛斯理在威特腓的葬禮上講道。

衛斯理兄弟都善音樂,注重聖詩在敬拜和教導上的功能。查理一生寫了約七千五百首聖詩,發表的有四千五百首;其中有部分是韓德爾(George Friderie Handel, 1685-1759)為他作曲。約翰寫的較少,但他決定編校出版。但兩兄弟的曲譜都是由別人作的。他們的聖詩,在推廣循道運動上有很大的貢獻。現在所有歸正教會使用的詩集,無不選載他們的聖詩。

由於早年的不愉快經驗,威特腓到美洲殖民地佈道時,約翰衛斯理認為沒有希望而阻止他。 但到1776年,美國獨立的時候,循道派信徒約五千人;十八世紀初,已有五萬人,且曾成為會眾最多的歸正教宗派,現在更遠超過了在英國衛理宗信徒的數目。約翰衛斯理本不願從聖公會分離出來;他的目的是復興,潔凈,成為像使徒的教會。 從1739年,在倫敦舊鑄造廠,建立第一座教堂,到1791年約翰逝世, 在英國的會友超過了七萬人。

查理於1949年與賽莉 (Sally Gwynne) 結婚,新娘比他小了近二十歲,婚禮由約翰衛斯理主持;婚後生活美滿,育有子女三人,其中查理(Charles II)和(Samuel)是有成就的音樂家。他於1788年逝世。

約翰遲至1751年與一寡婦瑪麗 (Mary Vazeille)結婚,多疑善妒,使約翰非常痛苦。1755年,即曾分離;至1771年一月二十三日,更離去不再返回; 到她於 l781年十月十二日去世時候,她丈夫竟不知道。

約翰衛斯理到八十五歲時候,仍能騎馬出去講道。 1790年十月七日,他講了最後一次露天佈道。次年,二月二十三日最後一次傳福音,經文是以賽亞書第五十五章6節:"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祂,相近的時候求告祂!”

約翰衛斯理於1791年三月二日離世。他一生不為自己積蓄錢財,都濟助了窮人人;自己只為了主而過簡樸生活。

沒有留言: